首先,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自己,
我呢來自云南昆明,是學校老師,教這個緬甸語專業。
本科畢業后自己也一直做一些緬甸語翻譯,
因為身邊的資源優勢需要也整合起來了,
所以就有了威琳&譯諾翻譯團隊,
目前團隊主要做英語和東南亞幾大語種(泰、越、緬、老、柬、馬來、印尼等七大語種)的翻譯和培訓工作。
威琳&譯諾翻譯組建成立十一年,
從去年開始,我們開始跟云南昆明的幾所兄弟院校開展一系列的校企合作,
通過接收實習生、翻譯實踐培訓、文化沙龍和贊助支持云南省高校東南亞語演講比賽等等,
讓高校老師、學生更多的了解我們翻譯工作,參與翻譯實踐,
清楚翻譯企業對翻譯工作者都有哪些能力上的要求,
讓學生在學校就知道,外語學習并不是學那基本教材那么簡單。
以上是我們威琳&譯諾翻譯與高校之間的合作。
我們做東南亞語翻譯十年來,一直覺得我們是非常的小眾化,
外界對我們了解并不多,
比如,具體到東南亞語字體的復雜性、畢業生整體的外語能力情況、東南亞語使用頻率情況等等,
很多翻譯服務企業,不是那么清楚,畢竟大家一年可能遇不到幾單這樣的項目,
所以,明年承辦語資網會員大會,我們主要是想方設法讓大家更近距離的接觸東南亞語高校、東南亞語人才,
讓校企雙方增加了解,尤其是高校,更多地去了解社會的人才需求,
畢竟我們高校就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。
目前,我們威琳翻譯意識到的一點是,很多很多稿件項目,需要母語翻譯和中國翻譯一起完成,才能比較順利的交付。因為畢竟是小語種,有很多的限制因素,比如,
第一、起點低。大家都是零基礎學起,上大學之前大家都沒有學過泰語、越南語、緬甸語。
第二、學習資料少。東南亞經濟相對落后,通訊互聯網普及沒那么高,學生學習的資料相對比較單一。
第三、實踐少。語言作為一種工具,用少了,就會生疏陌生了。
第四、外語學習者對母語的重視度不夠。不管是母語翻譯,還是我們自己,有時候會發現母語水平不提升,會限制外語能力的提升。
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是以上幾點,有說得不清楚或不合適的地方,歡迎大家指正,謝謝!